7月4日,若·保羅率領著游行隊伍走在德克薩斯的佛蘭德伍德,身后的卡車上載著自由鐘的復制品和一尊自由女神像。因為炙熱的陽光,女神顯得無精打采。這大概喻指奧巴馬政府的強勢政府擴張政策。整個游行之中,星條旗上都涂著阻止奧巴馬的口號。
保羅是一個精瘦的男人,具有風沙帶農民貧苦堅強的特點。他舉止和藹,仿佛一個鄉鎮醫生,有老派的得體禮儀。除了自己的夫人,他從來不和其他女人一起旅行。但是說起他那種被視為異端的經濟觀念,他就眼睛放光,嗓音高亢,完全不像是他平時為人,似乎這個問題不能平靜地談論。
雖然曾是杜克大學醫學院的高材生,保羅依舊是個德克薩斯的自由優先主義者,他的更大興趣在于經濟學。大學中,他就將所有能找到的奧地利學派的書籍讀了個遍。雖然主流經濟學家都接受了凱恩斯的理論,奧地利學派被克魯格曼貶稱為“庸醫的療法”。但是保羅仍然是一個堅定的信徒。
在兩次總統大選中,這一地區都是民主黨占優。而地方保守主義的復興,完全是因為75歲的自由優先主義者、前總統候選人、現任國會眾議員若·保羅傳播的結果。保羅強烈反對強大的聯邦權力,以至于他曾經投票反對將國會金質勛章頒發給特雷莎嬤嬤,因為他認為憲法中并沒有清楚地說明可以如此地開銷國民稅收。保羅認為,政府不應該強勢地做太多瑣碎事務,他的選民們也同意他的看法,從1970年代開始,他們一直把他送進國會,而且其優勢不斷擴大。
在國會,保羅是一個非常孤獨的人,就像對特雷莎嬤嬤投下反對票一樣,他經常會反對那些一般看來無可指責的議案。在政治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里,他都是本黨要例行防御的對象。三年前的總統初選之時,作為孤立主義者的保羅曾經在辯論中反復質問對手:美國為什么要在中東駐軍?在他看來正因如此,才有了“9·11”襲擊。一片指責之聲中,保羅仍然拒絕收回他的話。
他的興趣不在華盛頓,而在于發起全國范圍的運動。闡述自己信念的目標要遠遠高于達成某種常規的政治妥協。事實上,他的總統競選活動激起了大量的草根追隨者,甚至當他被貶斥為瘋子時,從眾反而更多了。他對互聯網的利用也遠遠超過其他人——當然奧巴馬的團隊除外。堅定反對伊拉克戰爭,一貫對美聯儲的批判,很早地警告金融危機,這使得他聲名遠震,吸引了各種各樣的追隨者。
自這次選舉之后,保羅被帶到了政治的中心,或者說政治的中心開始面向了他。他不是茶黨的創立者,也不是形象代言人(這是薩拉·佩林的角色),他更像是茶黨的大腦。作為茶黨明星肯塔基州參議員候選人蘭德·保羅的父親,他也是整個茶黨的教父。從阿拉斯加到肯塔基再到緬因,茶黨顛覆了傳統的共和黨,同時,保羅一貫要求的加強對美聯儲的審計,也已經在參議院全票通過,即將成為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