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孟德斯鳩就曾注意到:在貿易的精神旺盛的國家,一切人道的行為、一切道德的品質全都成為買賣的東西。做人道所要求的最微小的事情也都是為著金錢。當資本降臨人間,它就以其獨特的方式緩慢、但絕不回頭地塑造著人類的心靈和生活。對于這一點,在今天的世界上,也許沒有比中國人的感受更為深刻的了。
30年前,當中國人掙脫僵化的意識形態,開始在希望的田野上自由奔跑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我們從此告別了所有超越個人的、宏大的、終極的信仰和意義系統。回到個人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情感、利益,回到經驗,相信實踐,最終以利益來衡量一切,這是新時代的訓條。的確,我們因此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展現了無畏的進取。整個世界,為我們這片國土上的活力震驚。但也是在這30年里,幾乎所有我們曾經尊崇的、敬畏的、神圣的信仰和禮法都遭到了踐踏。它們就如同拆下的肋骨,被當作黑夜里的火把點燃。
這火把卻沒有照亮我們身前的道路,也沒有給我們的人生多少溫暖。無論多少億的身家,也無法阻擋個人心靈世界的坍塌,那些貪婪的腐敗官員的變態行徑,正是他們絕望心靈的寫照。在虛無面前,人人平等。在公共事務中,我們恰如陷在利益的泥潭里,難以進退。對于中國人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個人的身心失序,公共事務所展現出來的無情、冷酷,讓我們的財富顯得單薄、無助。與20世紀80年代在理念引導下的改革不同,今天,中國政治的目標不再是烏托邦一般的未來,而是如何處理冷冰冰的利益,以及在這種處理中尋求安妥我們的靈魂。
本期封面選題,所觀察和探討的就是深陷此境的中國地方政治。地方是中國政治最裸露的前沿陣地;利益,個人的、集團的,在這里成為近乎公開的決定性力量。30年來,地方政治的活力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增長、制度創造,也最為徹底地顯示了個人間的、集團間的利益較量。與某些道德幻想家的想象不同,在這里,無論是弱者還是強者,道德都只不過是一種斗爭的武器,斗爭的目標就是利益。這里如同一個叢林世界。
僅僅發現這樣的事實就足以令人震驚。30年來,個人對利益的追求與政治對發展的渴求相互激蕩,造就了今天的局面,我們該如何面對這樣的處境?
對于無處不在的利益,除了詛咒和批判,或許更值得我們去做的,是冷靜地平衡利益。如何安排和規訓利益,是現代政治中最為要緊的技藝,這也是任何抱怨或者咒罵都無法替代的。恰如智者所言,貿易的精神會在人們的思想中產生一種精確的公道的觀念。也許從這個角度來觀察30年來的中國地方政治,我們會有不同的看法,畢竟,在這里政治以一種冷靜的、現實的、理性的方式在重新萌芽。
當所有的信仰都被擊潰的時候,我們回到了最初的原點:從利益爭奪的混亂中,開始界定、安排、限制利益,這是一個卑微的起點,但它是堅實的。政治原本就是一件用力緩慢穿透硬木板的工作,它所要處理的是人們的世俗生活。要成為一個成熟的政治民族,就必須面對利益政治的洗禮。或許當各種上帝仙佛都不能救贖我們的時候,只有政治能夠給我們力量。這不僅因為城邦的偉大比靈魂的得救更為重要,而且因為政治會把我們從頑固的個人利益的牢籠中解放出來,并最終限制利益對我們的統治。
《文化縱橫》編輯部
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