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奧巴馬政府上臺以來,調整共和黨的外交方針已經成為這一屆美國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巧實力(smart power)一詞成為美國外交戰略調整的支點,也成為奧巴馬政府的政策亮點。這一概念由國際關系知名學者小約瑟夫·奈2003年提出,其要點是在當前世界格局發生變化,新興國際力量不斷凸顯的情況下,如何捍衛美國的霸主地位。美國國際關系與戰略研究中心2007年成立了由前國務卿阿米蒂奇和奈任共同主席的“巧實力”研究小組,提出了具體的巧實力研究報告。這份于今年3月出爐的研究報告則是“巧實力”實際運用的專門研究,它的對象正是中國。

事實上,奈提出“巧實力”方略的時候,其主要假想針對方就是中國。中國崛起已經成為一個事實,奈承認這個事實,但他更希望能找到一個非暴力的、低成本的保護美國國際領導力的方法。這也是本報告的主旨所在。這份報告約5萬字,完整提出中美關系調整的策略。

報告是以中國崛起作為既定事實展開論述的。開篇即提出中美關系在可預見的未來,對于中美雙方,乃至其他國際社會的參與者之間都有越來越重大的影響。研究者同樣也指出,中美關系最大的問題就是雙邊關系未來走向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根源于中美雙方的互不信任,對中國而言,這是根源于“百年屈辱”,近代史上敗給西方強權的痛苦經歷;而對于美國而言,則是根植于對“共產主義”的仇視以及恐懼。中美關系是無法建立在一個類似于泛大西洋聯盟那種共同的文化政治理念基礎上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美的合作空間小,事實上,中美之間的合作空間可能會更大。這首先是由中美雙方的實力所決定的,中國和美國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國。正是因為這種實力級別較為相稱,故而中美有可能擁有相差不多的國際影響力,而國家間的合作從來就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上的,實力相當的情況下,方能談合作。而導引這個合作的就是全球利益(global good),防控氣候變化災害以及環境保護、打擊國際犯罪、防止核武器擴散等等問題都需要中美合作才能有效解決。報告認為,雖然中美之間將長期互不信任,但是中美之間是不可分割的伙伴,必須要對中美關系提出新的論述,美國要學會與中國政府以及中國人民交流,要能很好地表達自己希望與中國合作的愿望,釋放善意,比如邀請中國參加國際空間站的項目。“對第一流智力的檢驗就是檢驗擁有保留自己意見的能力,同時保持繼續合作行動的能力”,“巧實力既不是軟實力也不是硬實力,而是把這兩者結合起來的實力,它盡可能降低對軍事強權的需要,但是它同樣需要在各個層面上,對盟友、伙伴和處理機制投入巨大資源”。

報告最后列舉了中美合作的六點議程,1.加強水資源和能源有效使用的合作;2.擴大商業使用核能的機會;3.合作開發生物能源和新能源;4.兩極地區開發的合作;5.尋找更為有效調節經貿問題的政策工具;6.協商多邊合作機制與原則。重中之重是加強金融與經濟對話。

(本報告由美國國際關系與戰略研究中心(CSIS)、中國事務委員會 3月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