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爭端動員了國內思想界各種力量的介入,人們試圖努力找到貿易爭端及其背后成因的理論解釋,也試圖找到國際秩序演變的未來方向。然而非常遺憾,中國思想界尚不能建立揭示當代世界變局的解釋框架。
當前分析世界變局的認識框架,有如下幾種被人們經常使用的方法和工具。
一是國際關系理論,其以民族國家利益主體作為分析單位,也不乏全球化與全球治理的新視角。但在中美貿易爭端的重大變局之下,人們不自覺地重拾民族國家與國家利益的立場,將貿易沖突納入傳統的國際關系理論架構中,其關注對象主要是與國家利益相關的中美經濟、政治乃至霸權爭奪等相關內容,而隱藏在中美貿易戰背后的世界政治經濟關系變遷、全球社會文化思潮的演變乃至當代技術與經濟的變動,均為簡單的國家利益視角所遮蔽。
國家利益當然是分析國際政治的一個基本單元,但在快速變遷的時代,只從單個國家的視角出發既不能解釋已經高度聯結的國際社會,并可能掉入民族主義與國家主義的陷阱。
二是西方經濟學理論,其以要素的全球均衡配置為主要方法論基礎,但它背后的價值導向主要是新自由主義的國際觀。流行于當代中國的主流經濟學,以勞動力、商品、資本的全球自由流動為基本信念,以供求均衡為基本假設,以世界性市場為主要追求。西方經濟學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漸漸成為中國思想界的顯學,并在運行層面主導了各種政策的制定。但面對中美貿易爭端及席卷而來的逆全球化潮流,西方經濟學明顯喪失了解釋力。
為什么貿易爭端能夠興起?為什么逆全球化能夠發生?國際經濟秩序變動中的受益方與受損方的行為邏輯為何?乃至為其理論所堅信的全球化遭遇挑戰之后世界會向何處發展?這一系列的政治經濟問題,以理性人假設為前提的經濟學理論顯得十分蒼白。
三是傳統的政治經濟學,其以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分析批判為理論基礎。在中國市場化取向的改革開放中,傳統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仍然具有官方的法統地位,并不斷因應現實經濟社會的變化而調整著自身的概念和言說體系。但由于中國的社會生活發生了與前三十年極為不同的變化,傳統的政治經濟學逐漸喪失了對現實生活的解釋力,淪為高校課堂里的空洞言說。今天,世界經濟發生重大變局,自由主義國際經濟政治遭遇尖銳挑戰。對此,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應針對當代資本主義的變化展開跟蹤研究,創造新的理論空間。然而遺憾的是,我們今天難以看到創新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自覺。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遭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秩序正面臨空前的調整重組,世界已經改變,并注定不能回到原點。為了準確把握當前全球變局的主要矛盾,我們需要探索新的認知框架。沒有關于當代世界的新的思想認識工具,沒有對于變動世界的理論解釋,我們將無從認識世界,也將無法改造世界。
創新認識國際格局變化的新理論,迫在眉睫。
《文化縱橫》編輯部
2019年8月
— ?本期目錄??—
▍全球變局
中美貿易爭端提醒我們,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持續發酵與中國的經濟成長,正在引發全球秩序的劇烈動蕩。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與極端主義的思潮、運動和政治選擇不斷涌現,預示著全球化可能正在進入深度的調整期。顯然,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樂觀主義世界秩序想象遭遇重大挫折,歐美主導的世界史敘事和全球性價值理念也正在發生動搖。
這樣一場復雜且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變局,要求我們深入剖析現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復雜變化的歷史邏輯,探尋現行國際秩序的運行規律及其可能的演化方向,力圖為突破現行資本主義世界秩序做理論與知識的準備。未來向何處去,尚屬未知;但回溯歷史、解析當前格局演變的內在邏輯,可以幫助我們捋清秩序演變的脈絡與趨勢。為此,本期封面選題的四篇文章,一方面力圖從宏觀歷史把握資本主義世界秩序的演變邏輯,另一方面也深入觀察、剖析世界經濟治理體系的內在矛盾,展示新興經濟體如何通過現有國際規則融入并挑戰國際經濟體系。
“南北國家”實力趨近與世界經濟治理體系的重構
曹遠征
逆全球化、資本主義的歷史邏輯及未來趨勢
楊 ? 平
向心運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失衡與再均衡
蒙 ? 克
反霸權還是超越霸權?——世界貿易談判中的新興經濟體 ?
張 ? 昕
▍新人文
說歷史比較
李 ? 零
▍后發國家發展道路
現代世界格局變遷中的“伊朗問題”
吳冰冰
另類現代化:伊朗革命四十年
王宇潔
▍世界觀
帝國的司法長臂——美國經濟霸權的法律支撐
強世功
▍新國史
歷史的低音——前蘇聯與中國對西非援助的比較(1960-1963)
馬柯瑞
▍城市政治經濟學
深圳都市更新中的空間政治
李瀟雨
▍社會結構變遷
找回家庭:理解中國社會活力的微觀基礎
李永萍
只生一個女孩——東北農村家庭生育選擇的變遷
施麗虹
▍海外民族志
逃離學校:美國在家教育的興起
尚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