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秦創原總窗口核心示范區,西咸新區灃西新城乘勢而上,持續以創新為動能,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以秦創原建設為核心統領各項工作,在尋求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穩、乘風破浪,發生的巨變數不勝數:生態環境保護大見成效,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碩果累累,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百姓生活蒸蒸日上……一幅生態美、產業優、文化興、百姓富的和諧畫卷在灃西徐徐展開。

黨建引領

筑牢發展基石

去年以來,灃西新城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推動共建共治共享,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心系人民凝聚磅礴力量,鮮紅的黨旗在灃西大地高高飄揚。

灃西新城堅持以歷史照亮初心,用理論點燃信仰,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引導黨員、干部、群眾領悟真理偉力,堅定信仰力量。通過“領導干部帶頭學”“專題講座深入學”“專題培訓系統學”等一系列學習方式提升思想覺悟,“立心”“立魂”守好主陣地。

省委黨校教授為新城干部解讀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內涵

2021年全年灃西新城開展專題黨課150余場,專題培訓會、交流研討會200余場,理論宣講400余場,輪訓黨員干部6500余人次。根深才能葉茂,本固才能枝榮。黨的力量來自組織,2021年,灃西新城夯實組織基礎,建強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讓基層黨建更貼心、更精彩、更扎實、更奮進;強化隊伍建設,打造“灃西鐵軍”,干部隊伍忠誠盡職、奮勇爭先、能力過硬、實績突出,推進新城高質量發展步伐更有力,提升轄區群眾幸福感的動力更足。

增強共建共治,社會管理專業化。采用網格化管理模式,完成掃黑除惡線索摸排、殯葬改革、大氣污染防治、農村污水治理等事項入格,優化調整基礎網格112個、建設專屬網格2個,以網格為單位向群眾提供精細化服務。

創新港中學

發展成果共享,社會管理智能化。根據群眾需求,提出民生項目103個并建立臺賬;聚焦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等領域問題,新增城鎮就業1705人,提供職業技能培訓2667人,開通4條公交線路,新建成通車市政道路28公里,新增1200個共享停車位,6所新建(擴建)公辦學校正式開學,新增優質學位9360個,打造省級示范國醫館1個,與三級醫院共建特色科室9個,率先建成公辦村衛生室22個,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通三級政務服務平臺,推進“四電”改革,全程網辦率83.33%、“最多跑一次”99.73%、壓縮時限71.93%;打造多元化“法律服務超市”,投放 45 臺無人律所和無人法律服務終端,實現線上線下全天候法律服務。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灃西新城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的實際成效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強勁動力,埋頭苦干、勇毅前行,鍥而不舍推動新城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引領和保障各項事業行穩致遠。

創新驅動

促進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灃西新城把“科技創新”作為城市發展核心引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立全域科創空間布局,科創要素加速匯集,科技創新引領帶動作用日益顯現。

三一西安產業園

3月31日,三一西部智能制造中心系列項目簽約儀式在西安舉行。三一西部智能制造中心系列項目選址灃西新城,總投資65億元,全面達產后年產值約100億元,主要包括三一西部智能制造中心、秦創原三一全球研發中心。其中,三一西部智能制造中心主要生產裝備機械,秦創原三一全球研發中心建成后將擁有約3000研發人員規模。該項目是繼三一西安產業園系列項目落地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后,三一集團在陜又一重大投資項目。

2021年絲博會,陜西酷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智能載物機器人產品——機器人行李箱

作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核心示范區,灃西新城充分發揮實驗室經濟、校友經濟、總部經濟、區域協同經濟優勢,積極構建適應新興產業需要的全鏈條創新空間。桐高鳳必至,花開蝶自來。在2021年絲博會上,灃西新城簽約中國西部先進核能技術研究院、酷哇機器人西北總部等項目11個。隨后,全國最大IT央企中國電子投資30億元在灃西建立西部數字經濟產業基地,省物流集團總部及研發制造系列項目、秦川集團高檔工業母機創新基地、維諦風能全球總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西安科技中心等眾多優質項目紛至沓來。特別是陜投、陜汽等15家省屬國企入駐秦創原國企創新中心,在全省當屬首例。

自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全面啟動以來,灃西新城圍繞秦創原總窗口建設要求,全面加快西部科技創新港城市基礎配套、民生保障、科創載體建設以及重大項目引進及服務工作。緊盯“兩鏈”融合,立足“三器”目標,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以科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這是秦創原建設的初衷。在西部云谷一期,西安思摩威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柔性OLED封裝材料,成功破解國產OLED柔性屏“卡脖子”技術,實現從實驗室的技術創新到產品的產業化。在研發過程中,灃西新城投資引導基金聯合其他投資機構共同對項目投資,并提供專業貼心的投后服務,助力科技成果在灃西就地轉化。

超結構吸聲單元器件

球形機器人

在交大創新港,由西安交通大學科研團隊研發的超結構吸聲單元器件,突破小尺寸低頻大寬帶吸聲難的世界難題,吸聲系數高達95%,已經在一些主流車企產品上應用;西安交通大學在讀博士生宋紀元和團隊研發的球形機器人,目前已走出實驗室,在渭南一家天然氣企業試點應用,執行管廊巡檢任務……

與此同時,灃西新城與西安交通大學簽訂《共建未來技術學院和現代產業學院協議》,積極支持交大老師科技成果項目申請春種基金,目前已完成投資43個,通過投決會77個,交大65項科技成果在灃西轉化并注冊企業。

大項目、好項目紛至沓來,產業聚集迎來了滿園春色。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2021年,灃西新城圍繞 “兩鏈”融合、秦創原總窗口,優化服務、創新模式、精準招商,全年招引重點項目62個,合同引進資金271.4億元,產業類項目占比100%。一個個高質量項目落地灃西,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入駐不是終點,而是發展的新起點。眾多入駐企業感嘆,選擇入駐灃西新城除了政策、服務、配套等因素外,更看重周邊科研環境和產業聚集效應,擁有良好區位優勢和人才聚集優勢,才能更好為企業發展提供硬支撐和強保障。

強化服務

打造科創沃土

過去這一年,圍繞營造創新創業“熱帶雨林”生態體系,創新需要什么,灃西的服務就延伸到哪里;科技成果轉化需要什么,灃西的支持就延伸到哪里。

灃西新城加快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強化科技企業培育體系,加大財政金融支持,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高標準全方位推進秦創原總窗口建設,切實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率先制定印發《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實施方案(2021—2023年)》,以總窗口建設統攬各項工作。

“揭榜掛帥”創新攻關體制機制,通過“能者上、智者上”,突破科研創新關鍵核心和“卡脖子”技術。“全程電子化審批”工作模式,讓企業足不出戶辦理業務。首創校地聯辦“一站式”政務大廳服務,探索出高校研發、園區企業、中介運營、政府管理有機聯動的技術轉移“灃西路徑”。

成立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灃西新城中心,引入清控科創、小米生態鏈、九鼎天元等一批省內外優質科技服務機構。從“西源匯”走“深”入“川”、秦創原首批金融產品集中發布會,到西部科技創新港18條道路建設,再到變電站、水電氣暖、公園綠地的不斷完善,彰顯著真誠、貼心、守諾的灃西服務。

預計到2023年,灃西新城實現科技成果轉化500項,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500家、高新技術企業200家,聚集科技企業研發中心、研發總部、研究院50家。

灃西新城搶抓秦創原總窗口建設歷史機遇,立足建設三大目標,積極打造“三支隊伍”,健全“政產學研金”全要素服務,當好“項目經理”“施工隊長”,打造全省最大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轉化特區,以更大氣魄建設全市高質量發展主戰場,勇當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先行軍。

生態優先

描繪美麗圖景

“街頭綠地”生機煥發,“城中小品”風姿綽約,“能源利用”量效提升……灃西新城圍繞創新城市發展方式主題,用生態溶解城市,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向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持久發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堅持以生態治理構建城市底色,大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化治理,建設生態灃西、綠色灃西、海綿灃西,不斷優化轄區生態環境。

中心綠廊

春來桃李爭妍,夏至槐柳競茂,秋到黃花布錦,冬交白雪飛綿,四時八節好風光盡覽眼底。灃西新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厚植城市生態底色,促進生態環境“高顏值”、城市“高品質”,讓更多市民享受“生態福利”。

白馬河公園

環境就是民生,藍天也是幸福。伴隨著生態+戰略的實施,公園綠化、核心區道路綠化、增綠項目的推進,街頭綠地的開放,公園成為灃西新城生態基礎設施,藍綠空間占比54.4%,人均公園綠地超過15平方米,150米見綠,300米見園的綠化體系逐步實現。

環形公園五期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1年,灃西新城完成13.9公里灃河綠道建設,獲評全市“三河一山”綠道建設優秀項目;全年空氣優良天數同比增加21天;高質量推進灃河、新河綜合治理,灃河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新增城市綠化面積59萬平方米,新建綠道42公里,建設屋頂綠化4000平方米,垂直綠化700延米。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灃西新城以技術創新推動綠色發展,為我國西北地區提供了多項可持續、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好環境帶來好項目,4月28日,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與國家開發銀行公布了第二批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項目名單,由陜西省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組織申報的陜西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項目成功入選。實施EOD模式是踐行“兩山”理念,加強生態環保投融資,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探索。

新渭沙濕地公園

灃西新城堅持把綠色作為城市底色,堅持生態優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做好水文章、走好綠色棋、帶好創新路,一幅幅草木清翠、光影斑駁、飛鳥翔集、游魚嬉戲的大美畫卷正徐徐鋪開。

為民利民

增進民生福祉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安居樂業的幸福感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最篤實感受,也是美麗宜居城市最有力的印證。

灃潤和園社區“長者食堂”

灃西新城聚焦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辦成了一大批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實事、好事,交出了一份溫暖厚實的“民生答卷”。

“十四五”開局以來,灃西新城以“品質灃西”建設為統攬,在城市環境、公共出行、群眾安全等多個方面下功夫,回答了如何打造藍綠交織、宜居宜業、生態和諧、面向未來之城,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宗旨。

豐邑大道

打開灃西新城交通發展規劃圖可以清晰地看到,縱橫交錯的道路已經構成了由高速、地鐵、省道、縣道、鄉道,道道相互交錯的立體交通網,道路從城市蜿蜒而出,連接起轄區內所有村鎮、景區、商場,穿過家家戶戶門前,打通了城市與鄉村的壁壘。

在教育、醫療、就業等群眾重點關注的領域,灃西新城高質量推進、高質量惠民,為群眾美好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資源整合、優化布局,盤活存量、擴大增量,2021年,灃西新城新建、續建學校13所,新生較上年增加3000多名,品質教育已成為灃西高質量發展新名片。

“看病能報銷,小病不再拖,大病不再扛,重病能治愈了。”“就醫環境好了,村級衛生院大變樣。”行走在灃西新城農村、社區,處處可以聽到群眾對醫改的稱贊。

灃西新城持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完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讓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健康福祉惠及千家萬戶。2021年,灃西新城為轄區596戶1860人脫貧戶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家庭醫生簽約50142人,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9457人,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1718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119018人,脫貧人口參保率100%。

一張張醫保待遇清單,一項項醫療服務舉措,一條條就醫便捷通道,越織越密的醫療保障網,鋪就灃西百姓幸福生活的暖心底色。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灃西新城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把增進民生福祉放在首位,聚焦解決群眾‘最盼’和‘最愿’的事,把責任和良知融入民生事業每個環節,優化優質教育資源布局,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推進體教融合深度發展,用實實在在的業績檢驗初心使命。

旌旗獵獵征程起

創新開拓闊步行

灃西,這座科技之城,正張開溫暖的懷抱,以“近悅遠來”的良好發展生態,為企業打造創新創業高地,為人民創建綠色幸福之城,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答卷。

本文原載5月29日陜西日報11版整版

《征程萬里風正勁 奮楫逐浪啟新程》


本文為友情合作推廣,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化縱橫”觀點立場,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