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蘆徑
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是以家族為核心的,而不是以個人的幸福為旨歸的;或者說,在傳統觀念中,個人的幸福只有在家族的繁榮、安寧當中才能實現。1949年后,革命化的家庭觀念一度消滅了家族,家庭事實上也被革命意識形態瓦解,家庭關系只有在有利于維護和鞏固革命意識形態的時候才有價值,否則家庭的溫情和個人的幸福都是屬于“小資情調”。革命對家庭的改造,主要是破壞性的;而在改革開放以后,這一觀念就被顛覆過來:家庭僅僅是為了個人的幸福而存在。但吊詭的是,這種觀念并沒有帶來幸福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無數家庭的父子、婆媳、夫妻、親戚之間的關系都出現了劇烈沖突。許多電視劇都細致入微地再現了這些沖突:沖突的各方各自有理,而矛盾又難以調和。家庭成為“諸神爭吵”的場所,而不是幸福安寧的港灣。2004~2006年,有三部家庭倫理電視劇《中國式離婚》《半路夫妻》和《新結婚時代》在全國熱播,引起廣泛討論。這三部家庭倫理劇不約而同地聚焦于家庭中的夫妻關系;而且充分認識到夫妻關系不僅是兩個獨立個體之間的關系,也是雙方社會關系的融合和碰撞;不僅是愛情的結晶,而且是利益共同體的構筑。因此,本文就將以這三部收視率極高的家庭劇為核心,分析當代中國家庭倫理,特別是婚姻倫理的矛盾、變遷和再造。
婚姻中的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
婚姻是獨立的個人自由選擇的結果,這是年輕一代中國人的基本生活信條。在他們看來,雙方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在婚姻選擇中,應該是居于次要位置的,甚至是庸俗陳腐的。在《新結婚時代》中,顧小西和何建國,這兩個社會地位和家庭條件有著巨大差異的個體,就是在大學中自由戀愛結婚。顧小西出身于城市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就衣食無憂,接受著良好的教育;而丈夫何建國則是中國最窮困山區中長大的孩子,父母都是近乎文盲的農民,完全是憑借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了大學。在他們戀愛的過程中,顧小西的母親曾一再阻撓,她的理由是:“你嫁給了他,就等于嫁給了他全部社會關系的總和。你們倆的結合就是兩個家庭的結合,他娶了你,就等于娶了你的一切,包括你的社會關系、你的父母……”
果然,因愛而結合的顧小西與何建國,在后來的婚姻生活中遭遇了種種煩惱。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兩個人在生活習慣、生活態度和觀念、為人處事的原則和標準、對待兩性的文化心理等等問題上,都出現了巨大的矛盾。兩個人的婚姻家庭生活,也為此遭遇了重大的挫折。電視劇的作者對于他們的愛情給予了高度的同情,但是,電視劇也如同顧小西的母親一樣,在冷靜地提醒著年輕觀眾:愛情并不是婚姻幸福的切實保障。
這一主題在《中國式離婚》中得到了重申。宋建平是位醫術高明、人品很好的大夫,但他的妻子林小楓卻總是因丈夫經濟條件不佳而輕視他——電視劇開始時,林小楓在醫院食堂目睹老院長在排隊中突然中風死去,這一場景給了她極大的刺激,也讓她充分認識到物質生活不可靠的隱憂。而當丈夫在她的一再勸說下,到了外資醫院,賺來了大把的金錢,也贏得了社會地位時,林小楓對小康生活的追求實現了,但是她也發現自己年華老去,經濟地位、社會地位與丈夫的差距愈來愈大,這,也讓她滋生出對丈夫的猜忌和不滿?!吨袊诫x婚》非常細致地展現了這種因為經濟和社會地位的差異而導致的家庭沖突。這種沖突,不僅毀滅了愛情、家庭,而且幾乎毀滅了夫妻本人。電視劇近乎假以自然主義地呈現了這一摧毀的過程,呈現了怨恨、嫉妒如何控制和摧毀了兩個人。
不過,也有很多溫情的電視劇從另外一個方向展現了愛情和親情對于維系家庭的重要性。《半路夫妻》就是這樣一部。這部直接取材于離婚再婚家庭的電視劇,在普通再婚家庭的現實矛盾的基礎上,還設置了再婚夫妻職業和社會地位的差異:妻子胡小玲是派出所的民警,而丈夫是進過監獄的無業人員;妻子有受人尊重的職業和穩定的收入,而丈夫則一度破產、身無分文。但即使如此,夫妻雙方相互扶持,默默奉獻。這些久違的美德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溫情,大多是表現在相對貧寒的家庭中。與“貧賤夫妻百事哀”的觀念不同的是,電視劇呈現的卻是“患難見真情”。
當然,我們不能據此就樂觀地以為窮苦、艱難的家庭里有著更多的溫暖和愛情,更不能因此簡單地以為僅僅是富裕的生活異化了、扭曲了家庭中溫暖的親情,進而簡單地痛恨財富、哀傷和悲嘆人性的脆弱。電視劇所面對和處理的問題,要比這種“文藝腔”式的簡單批判,要嚴肅和深遠得多?!吨袊诫x婚》中的林小楓終于走出自己設置的自卑和猜疑的陷阱,在公開場合真誠地對丈夫表達了自己的反?。弧缎陆Y婚時代》中的顧小西和何建國在父母寬容的基礎上彼此走向諒解;《半路夫妻》中妻子的堅強、豁達與丈夫的事業成就最終化解了許多家庭矛盾。雖然,這種種結局看上去更像是對觀眾的安慰,是傳統“大團圓”結局的老調門。但其實,如同現實中的夫妻一樣,在經過沖突和矛盾之后,生活還會繼續。這些大團圓的結局,也是在訴說,婚姻中的雙方要更多地理解對方的習慣、歷史,事實上也就是要更多寬容地理解了對方所隸屬的階層及其文化。家庭不能是戰場,至少在這里沒有勝利者,沖突不可能以一方徹底戰勝另一方而收場。因此,婚姻中的個人也必須更多地從狹小的個人天地中抽離出偏執的目光,嘗試在維護個人獨立、小家庭完整的同時,兼顧與家庭相關的社會關系。
男女平等與家庭秩序的重建
男女平等是中國家庭革命的一個重要目標。雖然,在現實中中國女性政治地位偏低、經濟實力總體不濟、精神與身體訴求被壓抑等現象普遍存在,但是這并沒有影響社會輿論,特別是女性對于男女平等這個目標的正當性的肯定。我們從電視劇中常??梢愿Q到一些女性與家庭、與社會甚至是與自我的無奈抗爭?!缎陆Y婚時代》中顧小西家雖然以AA制的“經濟合作”方式持家,但顧小西一直把賺錢過好日子的希望寄托在丈夫身上,從內心深處其實難以體會經濟獨立的滿足感和安全感?!缎陆Y婚時代》中顧家阻撓顧小航與簡佳的婚姻,娶一個年齡大、歷史又“不光彩”的女人,知識分子家庭的成員感到恥辱——但實際上,顧小航也有過很多女朋友,歷史也并非“純潔”,顧家對此卻忽略不計。在《半路夫妻》中,胡小玲雖然身份、地位都比剛出獄的管軍要好很多,但管軍的母親卻也非常不滿意胡小玲,這是因為胡小玲是個帶著孩子的“二手貨”。
在當代中國,大部分女性一方面作為職業婦女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另一方面,社會輿論對她們應擔負賢妻良母角色的要求沒有絲毫削弱。在這一巨大的壓力下,女性著實會在雙重身份下迷失,同時也是在采用雙重標準的男性期待中左右為難。無論是林小楓、顧小西還是胡小玲,甚至追溯到1990年的“標準媳婦”劉慧芳,都無法在現實中幻化為男性的夢想。在電視劇中,成家的女性常常是在職業和家庭之間疲于奔命,左右為難。因為無論犧牲哪一頭,她們都不會得到幸福,也得不到社會輿論的贊揚和認同。而當她們一方面在社會和家庭之間艱難地維持著平衡,另一方面,她們又突然在丈夫身上發現背叛的因子的時候,她們很容易變得脆弱,也很容易走向偏執。她們可以為了男人、為了家庭有所奉獻,但當她們認為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足夠回報的時候,她們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徹底失敗。內心的失衡導致她們激烈地、執拗地“算舊賬”,和男人進入持久的糾纏,直到自己最珍惜的家庭為之粉碎。女性從捍衛家庭始以家庭解體終的悲慘故事,不斷重演。《中國式離婚》中的林小楓,可以說就是這一類女性的代表?!吨袊诫x婚》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在講述林小楓如何一步步地走入自己設置的偏執的陷阱,從而為家庭帶來了差一點解體的災難。而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林小楓將無盡的煩惱與折磨帶給了她的丈夫宋建平,而她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傷痕累累。
如同電視劇中所展現的那樣,男女平等的問題在現實中比理論上和書本上復雜得多。經濟和社會地位偏低,就業范圍狹窄的女性,將更多的情感和精力用來經營家庭。不過,中國的女性并沒有像韓日等東亞國家的普遍狀況那樣,她們并沒有因此覺得自己應該從屬男性。為了獲得平等,女性需要在事業上和家庭中同時付出努力,并應付自如。首先,這使得她們往往是和男性處在對立、爭斗的地位,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和家庭秩序已經無法維持,在子女教育、家庭財產處置、甚至丈夫的事業上,女性都有自己的主張,因為在她看來,這是她所經營的“家庭”這個事業的一部分,她的參與和主導是理所應當的。其次,因為事實上在經濟上、甚至在情感上女性還并不能完全獨立,她們不認為自己應該平等地分擔家庭的開支,在某種程度上對男性有所依賴。這種依賴性一方面她們會視為幸福,是男人愛的表示;但另一方面,這又會使得她們在生活中處于被動地位,甚至會使得她們對自己不滿。第三,更重要的或許是女性的自我掙扎。在中國的家庭劇中,我們看到了家庭和社會對女性的要求,看到了女性自身的努力,但是更多的看到了女性的失敗。家庭的破裂、生活的坎坷讓她們不但無法兼顧賢妻良母、“榮譽男性”(honorary males)角色,甚至不能更好地扮演其中一個角色。當電視劇中的女性迷茫、困惑時,都會不約而同地追問這樣的問題,“我是誰?我到底應該怎樣做?”“我是誰”的問題是對形象模糊的迷惘,“怎樣做”則是對抉擇的困惑。
雖然男女平等的提倡在中國已經有了不短的歷史,在法律上、政治上、輿論上男女平等已經成為事實或者政治正確的標準。但是,事實上,在女性的內心,什么才是平等,這個問題并沒有解決。平等的男女又該如何處理愛情和婚姻關系,如何建立合理的家庭秩序,也并沒有解決。在電視劇中,我們看到中國女性的心路歷程,但是整個社會和男性對此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反思。
如果只有愛情
三部電視劇中,《中國式離婚》再現了一個家庭破裂的過程;《新結婚時代》展示了三種婚姻的模式;《半路夫妻》則把視點集中在從破裂婚姻家庭中走出的人們如何選擇和面對新的婚姻家庭。可以說,三部電視劇剖析了不同形態的婚姻家庭在人生道路中發生、發展的演變過程,為我們討論婚姻家庭的組建和保持與愛情的關系提供了比較典型的案例。
首先,婚姻家庭的組建是否純粹基于愛情。
自20世紀初,受到西方婚姻自主、自由、平等觀念的影響,在一些主張進步的知識分子和革命家的推動下,中國社會中開始出現了自由戀愛、自主婚姻的萌芽,隨后,一種新的觀念逐漸占據了婚姻觀念的中心位置,即婚姻家庭要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到了20世紀80年代,人們更是不假思索地尊奉“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似乎愛情就是婚姻家庭組建和延續的根本。
但在現實生活中,真正完全基于愛情的婚姻并不多見,更多的人,尤其是在成年人的主流意見中,婚姻更多的是出于過日子的需要。在這三部電視劇中,成功的婚姻事實上更多的不是完全發自愛情的。
電視劇早就注意到了愛情和婚姻的復雜關系,并且加以表現。在《新結婚時代》中,顧小西年邁的父親和年輕的保姆小夏組成家庭,很難說是基于愛情,但是他們確實是有感情基礎和現實需要。顧教授同情小夏的遭遇,欣賞小夏的善良、誠實和善解人意,對小夏有著生活上的依靠和寄托;小夏敬重顧教授,同情顧教授老來孤獨的境遇。而顧教授溫文爾雅、寬厚體貼、睿智博學,也足以博取小夏的傾慕。盡管他們在年齡上相差很大,但他們的結合還是博得了觀眾的認可和同情。
更耐人尋味的例子或許是年輕的簡佳與劉凱瑞和顧小航的關系。簡佳曾經是劉凱瑞的情人,兩個人的關系是基于愛情基礎的,但簡佳對婚姻家庭的向往,還是讓她決然地放棄了這段感情。后來,劉凱瑞的妻子病逝,劉凱瑞再來找簡佳的時候,簡佳卻選擇了在她困苦時給了她極大安慰的顧小航。
在這些生活閱歷豐富的成年人眼中,愛情的分量變輕了。他們看清了愛情的虛緲之處,對生活的營造更趨向于實用主義;他們彼此克制著愛情的沖動和盲目,更多地考慮婚姻家庭能否遮風擋雨,能否安頓疲憊的身心。
第二,愛情是不是維持幸?;橐黾彝サ闹饕α?。
在1980年代的時候,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主題是謳歌愛情。那時的電影上,常常是自由戀愛的男女在風景優美的海邊追逐嬉戲。越純粹的愛情,越招人愛戀。那時,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30年后,人們開始反思愛情,因為僅僅愛情非但不能維持穩定的家庭,甚至就連愛情自身也無法捍衛。
《新結婚時代》中的顧小西和何建國是典型的“為愛結婚”,但是由于生活觀念的不同,在處理雙方父母關系的問題上,兩人出現了嚴重分歧。這沉重地打擊了他們對婚姻家庭的信心,甚至不得不以離婚來反省婚姻的意義?!吨袊诫x婚》中的女主人公林小楓應該對丈夫還心存愛意,但是卻因為人生觀、價值觀、情感訴求等溝通不暢,而與丈夫糾紛不斷。只有愛情,是無法維持一個家庭的安寧和幸福的。
《半路夫妻》則通過再婚家庭的典型故事,說明了到底是什么因素對和諧幸福起著關鍵的作用。作品中有一句臺詞很有代表性:“婚姻啊,一男一女,挺像兩個刺猬一塊兒過冬,離得太近吧,扎!離得太遠了,冷!就得啊一人削掉一邊的刺,再貼一塊兒,就不扎也不冷了,就得忍點疼。”這無疑符合大多觀眾的人生體驗,幸福的婚姻家庭更重要的要素是體恤、理解、忍耐和奉獻。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對于家庭而言,愛情是不重要的。我們似乎可以把這些電視劇看作是對那種幼稚的愛情觀念在現實中引發的問題的一個反思,對于幸福的家庭而言,光有愛情是不夠的,愛情至上或許還是有害的。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倫理的變遷是這個劇變時代的縮影。生活在這個時代中的人們用自己的生活作為實驗場所,在劇變中調適自己的身心,調適自己與愛人、家庭、社會的關系。他們用自己的肉身和靈魂探索著生活的道路,尋求安頓自己生活的方法,這些探索、建設,在電視劇中已經有著充分的反映。我們新的生活法則,也將在這些平常百姓柴米油鹽的生活中誕生,而不是在任何別的地方。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