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是當前政治生態中特別突出的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真抓實干、轉變作風?!?/p>
官僚主義問題,古今中外皆有,不是一個新問題。自打人類社會創造官僚制度以來,官僚主義便成為官僚制度如影隨形的伴生物。中國是個有著幾千年文官制度傳統的皇權-官僚國家,又在近代移植了有著強大官僚傳統的前蘇聯計劃體制。在現代工業化進程中,中國龐大的官僚體系一方面有效地運轉著國家的經濟社會生活,一方面也必然遺留著傳統中國和前蘇聯體制的官僚主義弊端,并為現實生活帶來種種困擾。
官僚主義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在今天,官僚主義特別集中地表現為形式主義、不作為、陽奉陰違等弊端,其要害就是逃避責任、不愿擔責。對于這一輪官僚主義之風如此普遍蔓延的緣由,有各種解釋和分析,比如一刀切式的行政指揮,比如官員問責制度建立后的避責心理。但究其根本,還應該從官員動力機制的調整和為官出仕的心理預期變化入手進行分析。
官僚體系,本質上是用以實現統治階級政治意圖和戰略目標的工具。為了有效貫徹統治意圖,歷代統治者均從意識形態、道德倫理、制度安排、監察督辦等方面,著手建設官員隊伍的管治體系,其目的是使官僚階層上下一心,確立清明的官場風氣和有為的動力機制,進而達到如臂使指的行政運作效能。官僚體系的有序運作或無序紊亂,固然取決于制度變遷、體制設計、策略調試等眾多因素,但最終的決定因素仍在于官員隊伍內在動力機制的健康積極和剛健有為。
從動力機制上考慮,當代中國社會生活中的官僚主義,有著明顯不同于改革開放前30年的時代特點。在1978年以前,毛澤東時代曾發動多次運動,目的均在于消除官僚主義的頑疾。但那個時代的官員主體階層為官出仕的動力機制并未出現太大問題,強大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倫理,塑造著廣大人民包括官員階層的價值觀,并構成他們行為方式的潛在前提。當時的官僚主義,更多地表現為脫離群眾、貪圖享受的種種弊端,但對于主流社會強調的價值觀,官員群體整體上則是堅信不疑的。
1978年之后的官僚主義,由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遇曲折,由于市場化、貨幣化的改革進程,由于意識形態建設的長期軟弱渙散局面,出現了許多與前30年大不相同的新變化,其基本特征即在于理想信念的普遍缺失,以及由此導致為官出仕動力機制的被置換。共產黨人的立黨宗旨和先進價值觀悄然流失,傳統中國的舊官場邏輯和市場經濟的利益交換原則開始左右著官員隊伍的動力機制。
一般而言,當時的官員動力機制大致可歸為三類:
一類是樸素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心理,希望為家鄉父老和國家發展作出貢獻,這是中國文化中悠久的出仕傳統;
其二是獲得更多升遷的機會,為了升官,什么樣的方式可以獲得成功,便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包括跑官要官、行賄受賄);
三是利益交換原則,在市場經濟個人利益普遍合理化的社會風氣之下,將手中的權力作為利益交換的工具,以不違反法律為前提,追逐個人利益和個人資源的最大化。
這種動力機制的置換,一方面帶來經濟增長的巨大動力,另一方面也逐漸改變了官場風氣。共產黨人“立黨為公”的宗旨淡漠了,個人利益成為主要的追求;“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黨員干部風骨不見了,“當更大的官”成為官員的內在動機;上下平等、民主集中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見了,人身依附、阿諛奉迎的舊官場腐朽風氣開始蔓延。
十八大以來,上述官場風氣開始遭到有力校正——
反腐倡廉,打掉了一大批貪腐官吏,黨中央的目標是打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環境和社會環境;持續的黨建活動,通過學習教育實踐,重新確立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價值倫理;監察體制全覆蓋,構建一個上接中國傳統、外接當代世界潮流的監察體系,使監察監督常態化、制度化。
種種跡象均表明,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正在強力塑造新的官場風氣,打破伴隨市場經濟同時出現的利益交換的官場潛規則,阻斷貨幣價值向黨員干部群體的延伸和滲透。應該說,這是一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重建官員群體理想信念和價值體系的重大工程。
可以想見,這樣的努力會遭遇多么巨大的挑戰,它必然會導致以往30年業已形成勢頭的以個人利益最大化為主要動力機制的官僚階層的強烈不適應,也必然會遭遇部分官員群體的消極反抗。目前正肆虐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不作為、高級黑等種種官場現象,其深層的原因,即在于動力機制的驟然置換所引發的劇烈震蕩,在于面對新時代劇烈轉折期所出現的官員階層的調適陣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價值體系、意識形態體系仍然處在艱苦探索實踐過程中時,這種由于自上而下壓力而被迫進行調整的官員行為邏輯,必定充滿著種種乖張變形,也必然經歷長時段的曲折反復,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徹底扭轉。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使命型政黨,其立黨宗旨,決定了它不可能屈服于資產階級的利益政治原則,同時也決定了它必然不斷以更高的黨性標準要求它的黨員群體。當前彌漫于官場的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究其本質,乃在于相當一段時期理想信念喪失所導致的官員群體動力機制的扭曲,在于部分官員群體對十八大以來新時代新任務的不理解和不適應。對于這種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妥協和退讓是行不通的,必須以堅定的決心、持久的毅力,將其扭轉到共產黨“立黨為公”的宗旨上來。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欲開辟一條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也不同于蘇式社會主義的嶄新道路,這條道路的當代挑戰之一,既在于克服新形勢下由傳統中國舊文化及資本主義商品貨幣文化所滋生的官僚主義,進而創造出一種嶄新的官場文化。這種新文化,是對前后兩個30年的揚棄和超越,也是面向未來和世界的新文化。因此,它特別值得期待,也特別值得為之努力。
《文化縱橫》編輯部
2019年10月
— ?本期目錄??—
▍封面選題:審視官僚主義
當前政治生活中的官僚主義與形式主義問題,不僅是社會自下而上的痛感,也是執政黨自上而下所要克服的難題:此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把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重要內容。面對中國官僚體系的優勢與問題,知識界首先須將其作為當代政治科學的重要研究對象,剖析中國官僚體系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進而找到克服官僚主義問題的有效辦法,探索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徑。
克服縣域治理中的官僚主義?
曹東勃 宋 銳
形式主義向社會延伸??
盧瑋靜
價值缺失與過度有為:從古今異同看當前官僚制的困境
趙鼎新
官僚制的內在矛盾與官僚主義的多重面向? ???
柯貴福
官僚體制與傳統中國的政治運行
李 磊
▍學術評論
現代政治權力的異化與政治思維的實體化——從丸山真男對斯大林批判的討論談起?
孫 歌
▍縣域研究
作為方法的縣
劉 岳
?中西部縣域的“去工業化”及其社會影響?
安永軍
▍趨勢
數字化時代的場景主義
夏 蜀
▍筆談:中國精神
精神從歷史中淬煉
沙 燁
“中國精神”與《中國精神讀本》
王紹光
經史互譯 重建史觀——寫在《中國精神讀本》出版之際
楊 平
▍政策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基礎研究——從科學與技術的關系說起
孫 喜 竇曉健
▍歷史觀
作為國家建設的歷史教育:錢穆史學的啟示
王 銳
▍世界觀
日本傳統工匠向現代工業的轉型
周菲菲
▍在民間
電商經濟與中國軟實力
錢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