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委書記劉國中調研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并主持召開科技領軍人才座談會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人才的引領作用,加速加力推進秦創原建設,以創新驅動發展新成效,推動新時代追趕超越有新氣象新作為,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以創新驅動發展新成效”

對于秦創原總窗口的核心承載地

——來說

正當其時

?

就在6月中旬

中國最大的

國有綜合性IT企業集團

正式落戶灃西新城

西安市政協主席、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岳華峰,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曾毅,西安市委常委、西咸新區管委會主任康軍等領導出席簽約儀式。

現場,灃西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宇斌代表灃西新城與中國電子旗下中國系統、中電科技簽約

根據協議,中國電子西部數字經濟產業基地項目建成后將形成3000人規模中國電子研發中心,形成100余家生態鏈上下游企業聚集區,引入軟硬件及技術服務工程師約1.5萬人,5年內年產值將超70億元

中國電子西部數字經濟產業基地項目

中國電子是中國最大IT央企,旗下擁有26家二級企業和15家上市公司,員工總數18余萬

科研方面,中國電子擁有完整創新體系,設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集團專業技術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三個層級研發機構,擁有4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6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等數十家權威科研機構。

制造方面,中國電子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和泛北部灣等地區都擁有大規模產業制造基地,并擁有覆蓋全國數百個城市市場網絡。

2021年4月13日,中國電子系統技術有限公司總裁陳士剛來西咸,就項目合作事宜與西安市委常委、西咸新區管委會主任康軍,灃西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宇斌等領導進行會談。

灃西新城主動接洽、中國電子多次赴陜考察, 6月中旬,雙方簽約,中國電子西部數字經濟產業基地項目正式落戶灃西新城。

這是中國電子對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區域發展潛力的肯定,也是灃西新城近兩年科創領域不斷升溫的見證。

此次簽約,將進一步加深灃西新城與中國電子合作,對完善新城產業生態,打造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提高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為西部科技創新港吸引更多優質創新資源和人才精英,不斷提升區域創新活力。

西部科技創新港

此次,中國電子西部數字經濟產業基地項目落戶的灃西新城西部科技創新港便是秦創原核心部分。

今年3月,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正式啟動,其總窗口設在西部科技創新港和西咸新區,此次,中國電子西部數字經濟產業基地項目選址便是西部科技創新港。

作為秦創原核心承載地,灃西新城全面加快西部科技創新港城市基礎配套、民生保障、科創載體建設以及重大項目引進及服務工作,同時,優化體制機制,制定更優招商政策,為入區企業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全力以赴服務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

秦創原也成為灃西新城科創領域發展堅實底氣。

中國電子將如此大體量、高規格、全產業鏈研發基地落地于此,這將為新城發展增添強勁動力,灃西新城將會提供多舉措支持,讓中國電子項目迅速推進。

前不久,以“智匯西源·創享未來”為主題的助力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暨2021年陜西省“西源匯”第四屆“金孵獎”成都專場推介會在成都人才綜合服務中心舉行。

這次推介會上,成都特斯拉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等四家川企進行項目路演。在現場,成都俠客島里集團公司便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除“西源匯”系列活動之外,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路演活動陸續在各大城市舉辦。

秦創原路演活動突破投資人、投資機構、科創團隊、創業企業之間隔閡,打通高校、科研機構市場資本溝通堵點。

?眾多企業入陜重要選擇 地——灃西新城

抓創新本質就是抓發展。大量人才、項目企業涌進灃西,是區域政策愈加完善、經濟愈加升溫的結果。

在招商引資方面,灃西新城從“抓龍頭”開始,三一西安產業園、思摩威新材料、中國電子西部數字經濟產業基地項目等一批高科技龍頭企業先后進駐。

至今,新城已經坐擁科技小巨人企業28家、國家級高新科技企業71家,今年新城科技型中小企業已超290家,構建精準服務梯隊化企業孵化體系。

對于區域發展而言,如何招商引資、如何產業升級,又如何讓招來的企業相互作用,協同驅動整體區域發展才是關鍵。

對此,灃西新城著力推進產城融合發展,構建起以信息產業為核心,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為重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能源互聯網等多元、多極支撐現代產業體系,科技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創新創業氛圍不斷濃厚。

至今,灃西新城已經成為以中國電子為首的許多企業入陜重要選擇地之一。

正如此次簽約中,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曾毅所說:“中國電子高度重視和西咸新區合作,希望以本次簽約為新起點,進一步凝聚合作共識,吸引更多技術、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向創新主體聚集,為西咸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本文為友情合作,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化縱橫”觀點立場,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