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縱觀人類歷史,每一次重大的歷史節點都伴隨著技術創新的助力而循序向前,不斷引發科學突破:大航海時代的達爾文進化論、工業革命帶來的物理學突破……我們不禁要問:新興的互聯網革命又將帶給人類怎樣的科學突破?近年來,“人工智能”的討論熱度日趨上升,《文化縱橫》聯合南都觀察,邀請投身于“人工智能”研究前線的計算機專家劉鋒博士,從互聯網云腦原理、智慧城市、智能化的人類未來等方面分享其在研究中的心得體會。

2017年8月26日下午,由《文化縱橫》雜志、南都觀察主辦的文化縱橫沙龍在北京圓恩空間舉辦,此次沙龍邀請計算機專家、《互聯網進化論》作者劉鋒博士到場,以“互聯網、腦科學和人工智能,新科學革命的前夜與人類的未來”為題闡述“人工智能”研究心得?,F場氣氛熱烈,參與人數眾多,不僅有《文化縱橫》的忠實讀者,也有關注“人工智能”、互聯網社會發展的各行業人士。

 

互聯網+腦科學+人工智能=?

劉鋒博士指出,互聯網革命對于人類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工業革命。與工業革命增強人類的力量和視野不同,互聯網極大的增強了人類的智慧,豐富了人類的知識。而智慧和知識恰恰與大腦的關系最為密切。

?

如果我們觀察近20年來互聯網出現的新應用和新功能,可以直觀的發現互聯網與大腦結構具有越來越多的相似性。這些現象包括:3D打印機,復印機的遠程操控,醫生通過遠程網絡進行手術;中國水利部門在土壤、河流、氣中安放傳感器,及時將氣溫、濕度、風速等數據通過互聯網傳輸到信息處理中心,形成報告供防汛抗旱決策使用;Google推出了“街景”服務,在城市中安裝安裝多鏡頭攝像機,互聯網用戶可以實時觀看丹佛、拉斯維加斯、邁阿密、紐約和舊金山等城市的風貌等。這些新互聯網現象分別具備了運動神經系統、軀體感覺神經系統、視覺神經系統的萌芽,基于以上互聯網新現象,從2008年開始,科學院相關研究團隊發表論文,提出互聯網向類大腦架構進化的觀點,并繪制了互聯網云腦的示意圖:

據此,劉鋒博士將互聯網云腦與前沿科技的關系,總結為以下幾種情況:

1.??????物聯網本質上是互聯網云腦的軀體感覺神經系統,運動神經系統,視覺神經系統,聽覺神經系統的集合,是互聯網向物理世界延伸的結果。

2.??????云計算本質上是互聯網云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它通過服務器,網絡操作系統,神經元網絡(大社交網絡),大數據和基于大數據的人工智能算法對互聯網云腦的其他組成部分進行控制。

3.??????大數據本質上是互聯網云腦各神經系統在運轉過程中傳輸和積累的有價值信息。因為在過去50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進化而急速膨脹,體量極其巨大。是互聯網云腦產生智慧智能的基礎。

4.??????工業4.0和工業互聯網本質是互聯網云腦的運動神經系統,這將是互聯網云腦未來非常龐大的組成部分,智能駕駛,云機器人,無人機,3D打印是互聯網云腦運動神經系統中最活躍的部分,他們通過延展運動和機械操作,幫助人類完成對世界更強有力的探索和改造。

5.??????邊緣計算本質是互聯網云腦神經末梢的發育和成長,人工智能技術不但應用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大數據,神經元網絡中,也分布到神經系統的末梢。讓互聯網云腦的感覺神經系統,運動神經系統的末梢控制變得更為智能和健壯。

6.??????移動互聯網本質是互聯網云腦神經纖維種類的豐富,讓互聯網用戶更便捷,更不受地域限制的鏈接到互聯網云腦中。

7.??????大社交網絡(Big Sns)是互聯網云腦神經元網絡,也是互聯網云腦最重要的部分。它由互聯網傳統社交網絡Facebook,微信,微博發育而成,從鏈接人與人,發展到鏈接人與物,物與物,甚至包括鏈接人工智能軟件系統。

8.??????云反射?。–loud reflex arcs)是互聯網云腦最重要的神經活動現象,與人類神經系統相仿,也包含感受器、傳入神經纖維、神經中樞、傳出神經纖維和效應器。是互聯網云腦智能智慧與現實世界互動的重要運行動作。

9. ??人工智能是互聯網云腦產生智慧智能的動力源泉,人工智能不僅僅通過算法如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與大數據結合,也運用到互聯網云腦的神經末梢,神經網絡和智能終端中。使得互聯網云腦各個神經系統同時提升能力。

 

智慧城市:如何用互聯網云腦打造我們的城市

落實到具體的科技實踐中,劉鋒博士提出了“城市智商、智慧城市與互聯網云腦”的思考方向。首先,智慧城市同樣呈現出類腦結構:

其次,智慧城市建立于功能強大的大數據“大社交網絡”(BIG SNS)之上,并以此構建出緊密的城市神經網絡和云反射弧。

 

城市智商(CITY IQ)即是智慧城市與互聯網云腦結合下的產物,是基于智慧城市的互聯網云腦模型,在城市中樞神經系統(云計算),城市感覺神經系統(物聯網),城市運動神經系統(工業4.0、工業互聯網),城市神經末梢(邊緣計算)的支撐下,對目標城市的的城市神經網絡(城市大社交網絡)、城市云反射弧兩個核心要素進行綜合評測,以測量該城市在測試時間點的智力發展水平,測試結果就是該實時間點該城市的城市智商(CITY IQ)。

 

互聯網與人類

劉鋒博士在研究中發現,互聯網云腦的架構在21世紀20年代會開始清晰,并隨著科技、社會的發展不斷深入和擴張。在這一趨勢下,人通過自己創造的技術和工具互聯網向著互聯網大腦的方向進化?!叭恕边@個要素將互聯網的進化和生物的進化連接了起來。

 

時至今日,有關“人工智能”的倫理問題眾說紛紜,面對這些討論,劉鋒博士認為,人工智能倫理需要首先解決人類進化方向的問題,互聯網進化的動力來自于人工智能背后的程序員、科學家以及科技公司——互聯網在人類的幫助下才可健康、正確的演進。我們需要始終認識到人在人工智能演進中的主體性、能動性,才能在推進中發現更多的規律為我所用。

?

活動行至尾聲,劉鋒博士分別就提問者關于人工智能恐懼、人工智能與自由意志、人工智能中的情感體系、智能機器人的攻擊性、人文學科在人工智能發展中的作用、科技異化等問題進行解答并展開交流,進一步深化了本次沙龍內容。

在此也感謝到場聽眾們的支持,保證了活動的圓滿進行。


更詳細的活動報道,請關注“文化縱橫”公眾號(id:whzh_21bcr)以及“南都觀察”公眾號(id:nandugongyiguancha)的后續報道。